村网通总站 上四坝村 738084.nync.com 欢迎您!
古浪,藏语“古尔浪哇”的缩读音,意为黄羊出没的地方。他东接景台县,西连凉州区,北接内蒙古阿拉善左旗,南边与天祝藏族自治县接壤,总面积约5287平方公里[①],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河西走廊东段入口处。河西走廊历来是民族走廊,古浪这片土地也不例外,现今,有汉、回、藏、蒙、苗、满、东乡、土、毛南、瑶等十个民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,追述过去, 这里是汉民族和西域诸民族接触的前沿,其民族关系更为复杂。其经济形态境内不仅有山地农业区,也有典型的河西绿洲农业区。
一、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。
古浪的文明可最早追述到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,那时候就有人文初化的原始部落在这里渔猎游牧,休养生息。那时候山上到处是苍松翠柏,平地处是一望无际的天然牧场,西周、春秋时期,西戎就选择了这片水草茂盛的地方,耕作放牧。东周及秦时期,这里为北方最为强悍的民族——小月氏所控制[②];汉初,这片土地又归于匈奴。
汉以前这片土地的历史由于资料的匮乏,很难细考,汉武帝元狩二年(公元前121年),霍去病攻取河西后设置河西四郡,在武威郡下置苍松、揟次、朴三县(此3县管辖区域约为今古浪全境及天祝藏族自治县、凉州区的部分地方。),“开元从汉开始”,这标志着这片土地首次内附中央王朝,开始了自己新的历史进程。东汉曾改苍松为仓松。三国时,古浪为魏地,县名仓松。十六国时期,前秦和前凉、后凉、南凉、北凉、西凉相继管辖这片地方,史称"五凉"更替统治,先后置昌松郡、东张掖郡、魏安郡,分别辖昌松、 揟次、朴等县。南北朝时期,北魏、西魏、北周先后置昌松郡、魏安郡,分别辖昌松、 次、莫口、温泉、白山等县。[③]
隋统一中国后,长期因战乱隔绝的丝绸之路再度出现了商旅不绝的现象,隋炀帝亲自出巡到河西走廊,与西域各国恢复了商贸关系。唐朝时,为了保证中西之间的经济、文化交流的畅通,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立镇守,屯驻戊军,夯筑烽火台与城墙,在这种大背景下,唐长安元年(公元701年),凉州都督郭元振重视民族团结,在古浪峡口筑和戎城,之后称和戎县,后又改为昌松县。唐广德二年(公元764年),强盛一时的吐蕃侵占了陇右、河西诸州,昌松自然也就成为吐蕃的领土。唐咸通二年(公元861年),张议潮率归义军收复凉州,昌松故地,复归于唐。
二、历代统治者对古浪的主要治理措施。
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对河西地区的统治与开发,认为河西不仅是连接中西交通的关隘,也是护卫秦陇、防御吐蕃、蒙古等民族东进的桥头堡。对这片土地的主要治理措施是移民实边和开荒屯田。西汉武帝太初三年(前102年),西汉王朝发戍卒18万至河西[⑤],后陆续搬迁眷属,在河西屯戍,古浪作为武威的属地,有大量的士卒长期定居下来,1984年曾在县境内发掘的汉墓群中出土的镏金铜尊,就是这一时代的产物。[⑥]
两汉之际,窦融出镇河西,他安抚群雄,对少数民族部落采取怀柔政策,实行军、民并举屯田开发,军屯由军事长官负责,民屯由郡县农都尉负责,推广先进农具,一时河西“兵马精壮,仓库有蓄,民庶殷富”。出土于古浪,现珍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大司农平斛,充分说明了这一时期古浪地域上的农业成就。
自两汉以下,历代控制河西的中原王朝都采取屯戍政策巩固边地,明初是古浪历史上移民屯田的又一个高峰。当时由于长期战乱不休,人口锐减,城邑空虚,明政府积极采取移民屯边政策,古浪作为抵御元朝残余势力的前沿阵地,是明政府移民实边的重点地区。明洪武至永乐年间,先后由山西和南方各省向河西地区的大规模移民就有六次之多,明朝的移民政策,极大地充实了古浪的人口,促进了古浪的经济发展。但古浪这一地区又是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贵族势力相接触的最前方,因此战争也不断,这种战争给河西地方造成了极大的破坏,包括人口、经济和生态环境。
河西的历史发展过程展现了一个现象,即当中原处于战乱的阶段,而处于西部边陲的河西地区却相对安宁,大量深受战争之苦的中原居民,纷纷流入河西,古浪在历史时期也接受了大量的流民。例如东汉末年内地黄巾起义时代,西晋末年中原爆发“八王之乱”和“永嘉之乱”的时代,河西社会的发展都相对稳定,成为中原士族民众避难的场所。这种间歇性的人口流动,把中原的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经验带到了河西。促进了河西的开发。古浪作为进入河西的桥头堡,也受到这种发展规律的影响。
古浪是中央王朝与西域联系的“金关锁钥”,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,历代途径古浪的官员、文士无不对它赞不绝口。 老舍曾有“古浪重阳雪作花,千年积栋玉乌纱[⑦]”的句子。国民党要员于右任在其《古浪道中曾一涵》中赞道:“梨香瓜美山河壮,悔不同君出玉关[⑧]”。古浪的历史沿革与其所处的这种关隘地位分不开,它厚重的历史,总能勾起人无限的遐思。
[①] 傅占礼主编 《古浪史话》,甘肃文化出版社,第三页
[②] 民国唐海云编《古浪县志》,见《西北稀见方志文献》,第四十八卷,P165页
[③] 民国唐海云编《古浪县志》,见《西北稀见方志文献》,第四十八卷,P165页
[④] 民国唐海云编《古浪县志》,见《西北稀见方志文献》,第四十八卷,P166页
[⑤] 郭承录主编《武威史话》,甘肃文化出版社,第154页
[⑥] 傅占礼主编 《古浪史话》,甘肃文化出版社,第18 页
[⑦] 转引自傅占礼主编 《古浪史话》,甘肃文化出版社,第68 页
[⑧] 转引自傅占礼主编 《古浪史话》,甘肃文化出版社,第69 页